雨落茶温时
——跟着叶辛游贵州:走进“加油之城”安龙交流活动手记
王赓
一、等候
秋日的雨,总带着几分迟疑。十月十五日的上午,安龙叶辛文学馆的院落里,三三两两立着些撑伞的人。雨丝忽密忽疏,将远山染成青灰的写意。空气里浮动着湿土与新书混合的气息——一种让人心安又遐想的芬芳。无人高声说话,只有目光在雨幕与大门间流转。那份等待的焦灼,在每个人心底蜷成温热的、小小的核。
雨声忽然急促起来,沙沙地,像是无数细密的笔尖,在天地这张大稿纸上急切地书写着。这雨声,也像是光阴的脚步,一步一步,将我们从纷扰的俗世,渡到这个被文字浸润的上午。低头看着青石板上纵横的雨痕,多像我未理清的思绪,虽凌乱,却闪着微光。
文学馆的大门是敞开着的。他走了进来,带着一身秋雨的清润。没有簇拥,没有光环,只是一位清癯的长者,步履从容。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等待的,或许不只是创作经验的分享,更是对某种生命姿态的确认——在这匆促的人世间,仍有人将生命活成沉静的、向内的姿态,如一棵树,往精神的深处默默扎根。
二、签名
雨丝牵着人,往城南茶道去。城南茶道静悄悄的,一大张古木雕就的茶几上,几只青瓷杯里,茶汤正温,氤氲着若有若无的白气,像几句欲说还休的开场白。人渐渐多起来,聚在一处,便生出暖烘烘的安静。桌上新书摞着,油墨香混着老茶的陈味,竟像极了一种时光的药引。
人们挨个上前,不言不语,只将书轻轻推到他面前。眼神是湿漉漉的,带着秋雨的清润与羞怯的渴望。笔尖在纸上游走,这哪里是签名?倒像是在共同的雨天里,交换着心照不宣的暗号。茶雾袅袅,将人脸罩在温柔的朦胧里。书页翻动声、窗外雨滴声、满室静默,都成了未完的句子,在这里寻着了各自的韵脚。
雨还在下,仿佛没有尽头。而我知道,这些递出去的书,正像一叶叶小舟,将从这里出发,渡向各自茫茫的雨夜。书里的悲欢,断断续续地,润湿着远方的夜晚。
雨落茶温时
——跟着叶辛游贵州:走进“加油之城”安龙交流活动手记
王赓
一、等候
秋日的雨,总带着几分迟疑。十月十五日的上午,安龙叶辛文学馆的院落里,三三两两立着些撑伞的人。雨丝忽密忽疏,将远山染成青灰的写意。空气里浮动着湿土与新书混合的气息——一种让人心安又遐想的芬芳。无人高声说话,只有目光在雨幕与大门间流转。那份等待的焦灼,在每个人心底蜷成温热的、小小的核。
雨声忽然急促起来,沙沙地,像是无数细密的笔尖,在天地这张大稿纸上急切地书写着。这雨声,也像是光阴的脚步,一步一步,将我们从纷扰的俗世,渡到这个被文字浸润的上午。低头看着青石板上纵横的雨痕,多像我未理清的思绪,虽凌乱,却闪着微光。
文学馆的大门是敞开着的。他走了进来,带着一身秋雨的清润。没有簇拥,没有光环,只是一位清癯的长者,步履从容。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等待的,或许不只是创作经验的分享,更是对某种生命姿态的确认——在这匆促的人世间,仍有人将生命活成沉静的、向内的姿态,如一棵树,往精神的深处默默扎根。
二、签名
雨丝牵着人,往城南茶道去。城南茶道静悄悄的,一大张古木雕就的茶几上,几只青瓷杯里,茶汤正温,氤氲着若有若无的白气,像几句欲说还休的开场白。人渐渐多起来,聚在一处,便生出暖烘烘的安静。桌上新书摞着,油墨香混着老茶的陈味,竟像极了一种时光的药引。
人们挨个上前,不言不语,只将书轻轻推到他面前。眼神是湿漉漉的,带着秋雨的清润与羞怯的渴望。笔尖在纸上游走,这哪里是签名?倒像是在共同的雨天里,交换着心照不宣的暗号。茶雾袅袅,将人脸罩在温柔的朦胧里。书页翻动声、窗外雨滴声、满室静默,都成了未完的句子,在这里寻着了各自的韵脚。
雨还在下,仿佛没有尽头。而我知道,这些递出去的书,正像一叶叶小舟,将从这里出发,渡向各自茫茫的雨夜。书里的悲欢,断断续续地,润湿着远方的夜晚。
三、分享
大家坐在院落里,雨衣窸窣,像一片等待灌溉的秋田。他与主持人并坐,中间是张古木茶几,几上是一杯正温的茶。茶是另一种细雨,袅袅地,洇湿了他话语间的每一个顿挫。
呷一口茶,目光便仿佛穿过雨丝,回到某个青石板巷陌的尽头。说起故事如何像茶芽,在最不经意的角落萌发;说起人物如何有自己的脾气,会领着笔尖,走到作者也未曾预料的岔路。茶汤渐凉,而思绪正沸,那些字句不是被讲述,而是从他温润的口音里自然生长出来,攀附着我们专注的听觉。
创作不再是玄奥的秘传,原是“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创作中”。它成了一呼一吸,成了杯中那片茶叶,在时间里从容舒展的姿势。
雨声渐密时,到了提问环节。有人问起“加油”文化的书写,他指向历史深处,说起清末的硝烟,说起这座小城里,曾有人将“加油”精神化作具体的坚守。有人问起瓶颈的困顿,他抚着温热的杯壁笑了:“那就停下来,喝口茶,等待。如同这安龙的秋雨,断断续续,却从未断绝过滋养的意愿。”
问答像雨滴,落在心湖上,漾开圈圈涟漪。我忽然明白,大家冒雨前来,倾听的何止是创作的经验?是在这微凉的十月,围拢着一盏文字的灯火,用它来烘干被潮气浸润的希望。当他的声音和着雨声,将一个词的重量、一个句子的锋芒细细掂量时,我感觉自己荒芜已久的稿纸上,仿佛也迎来了第一声淅沥的春霖。
茶尽了,分享也到了尾声。可那茶香与哲思,却像秋雨的气息,久久地浸润着安龙的一角,浸润着我们每一个被点亮的、沉默的梦。
四、合影
雨原是懂得分寸的。不来连绵,只这般断断续续地,将山、树、屋瓦,都浸润得一片温润的沉静。我们聚在文学馆里,馆外,是淅沥的雨声;馆内,却是另一种更为稠密的“雨声”在回响——那是平和而恳切的言语,带着岁月的湿度,落在心田上。
说起泥土,说起青春,说起那些在稿纸上生长起来的人物与故事。我们听着,仿佛也一同走过了那些遥远的、却因文学的共通而变得亲近的年代。
我们被无形的默契牵引着,聚拢到一处。空间小了,肩并着肩,能感受到彼此身体里因激动而微热的体温。像一群被同一盏灯火吸引的飞蛾,暂时找到了归宿。
相机静默地对着我们。在快门按下前的那一秒寂静里,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庄严。这不再是一次寻常的留影——他坐在我们中间,微笑安详,像一座桥,连接起我们的此刻与他丰厚的过往。
“咔嚓——”
就在这一刻,窗外的雨,停了。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