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布依族在我国这个民族大家庭里,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生活、民族语言、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布依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歌谣、民间叙事诗以及童话、寓言等。在这些内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布依族民歌。民歌其实就是民间歌谣,是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作品,是表达民众思想情感和愿望的诗歌形式。它在历史长河中最早产生,内容最丰富,以其题材短小,注重抒情性而非情节性,有别于史诗,叙事诗和说唱文学。
布依族民歌产生的条件
布依族主要栖息地黔西南山青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这里的布依族人民长期以来都以经营农业为主。粮食作彻主要有水稻、包谷、小麦,其次有旱稻、小米、高梁、荞麦、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甘蔗、烤烟、茶叶、土靛、青麻、黄果、(橙)、桔子等。
布依族在历史上同样经历过漫长的远古时代,也经历了阶级社会的各个阶段,有过纷纭复杂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与中原各族人民的长期交流中,形成了自已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
因此,秀美的山川河流,长期的劳动生活,熏陶着布依族人民的性格与感情,致使布依族文学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省有一位著名诗人曾这样概括布依族居住的地理条件和布依族的形象特征。即“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是树总盘根。左手拎芭蕉,右手挎黄橙。逢人无须问,十九是布依”。不仅写出了山川地貌,也写出了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在这异峰罗列,奇洞险幽,瀑布成群,河流纵横,植被繁盛的土地上,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民间文学。
布依族民间文学所包括的内容:布依族文学从流传方式来看有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两大类。由于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解放后才创立了布依文,所以布依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神话、传说、歌谣、民间叙事诗以及童话、寓言等。在这些内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布依族民歌。
布依族民歌欣赏与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可以说布依族民歌是劳动的赞歌,表现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向往、和追求。是匕首和投枪,可以直接地表达人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体现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民歌还是风俗歌习俗歌,反映民族生活情趣和风俗习惯。民歌更是爱情的颂歌,其中绝大部分是情歌。
劳动歌:布依族的勤劳是勿庸置疑的,他们的一生都在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自己的生活。劳作累了,田间地头一坐,喝口清凉的泉水,歌谣便诞生了:如《种棉歌》黑油油的土最好/黑油油的土最肥/选好/黑油油的荒土/开来作棉花地/四月生出嫩棉芽/五月就长像枫叶/六月棉树齐腰深/七月棉树比人高/八月棉树结棉桃/九月棉桃绽开了。这种歌谣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造房子有《造屋歌》,织布有《织布歌》,造酒有《造酒歌》等等,一方面歌咏劳动的乐趣,消散着劳动的困乏,另一方面还传授着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歌中的比喻生动贴切,用鱼钩比喻过度劳累后的弯弯脊梁,以无云的蓝天喻蓝茵茵的新衣,以团团白云喻朵朵棉花,以流水声喻布机上翻卷的“仲家布”,凡此种种……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比于事,从而使形象更为鲜明,增强了劳动歌的艺术感染力。劳动是值得讴歌的主题,体现了布依族人民朴素的价值观,又显得自然而亲切。
习俗歌:习俗歌的内容就比较广泛了。有酒礼歌、婚姻歌、丧事歌、立房歌,以及进寨歌、出寨歌、敬老人歌、赞媳妇歌、问八字歌、打亲家歌等等。仅以《酒礼歌》为例,这是一首篇幅较长的酒礼歌,吟唱在五谷丰登的年景里,宾主于秋后欢聚畅饮,以歌展其情,述其事,相互祝福的情景,反映主客间真挚友好的感情。
《酒歌》全诗共分七个段落。“开头歌”叙述主人家为迎接客人的到来,备办了香飘千里的的老窖米酒。第二段是主人唱的“请客歌”,言其为风调雨顺,满栽满插,加之勤除草,足施肥,庄稼长得好,家里“猪肥粮满囤”,所以要杀猪办酒,请来亲戚寨邻,同贺丰收。第三段是主人深表歉意的“客气歌”,歌中多是“贵客到我家,如凤落荒坡,如龙游浅水,实在简慢多”这类的谦词,它反映了主人待客的殷勤。第四段是客人唱的“祝酒歌”其意是夸赞主人的盛情待客,那丰盛的酒肉“压弯桌面子,压断桌子脚”,那佳肴名菜,“香瓢盘江河”、“香飘凤凰坡”,于是客人便衷心致谢,祝主人“岁岁好生活”家里老人“寿比南山坡”;第五段客人再唱“多谢歌”;第六段,玉人唱“送客歌”,主人依依不舍,边送边歌:“送客翻桠口,送客过了河,祝一路平安,祝心胸快乐”;最后是结尾歌,以抒情笔调与开头相呼应,描绘为来年丰收繁忙备耕的热烈场面,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腊梅花开了/桃花含蓓蕾/酒歌唱到此/散席把家回。春风轻轻吹/大地暖微微/家家选好种/户户施足肥/。阳雀声声催/节令莫迟违/春天早下种/金秋谷成堆。年年米酒绿/岁岁猪羊肥/世世享安康/代代得富贵。至此,酒歌全部结束,这首长诗叙述清楚,层次分明,感情充沛。节奏明快,语言优美。表现出了布依族欢庆丰收,厚礼待客,热情周到的生活习俗。这一类民歌都有这样的特色。
叙事诗:布依族民歌中的叙事诗与其它民族的叙事诗大致相同,以歌颂本民族的历史、祖先的伟业、英雄的传奇故事为主,诗中大多采用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意象,将自然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该民族渴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有的叙事诗往往和节日联系在一起。一首叫《六月六》的诗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兴义市布依族纳秧寨,因发生虫灾并迅速蔓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有一对年轻夫妻得某和得茂不顾山高水远,自告奋勇去向月亮太阳求救,他们翻山越岭,得到蜘蛛、燕子和蛤蟆的相助,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太阳山、月亮滩。太阳月亮对他们的勇敢十分赞许,赐予了防虫的衣服和龙荞竹,以白马载他们返回故乡,二人带领村民们同心灭虫。可忽然两白马离地而去,得茂夫妻双双死去,人们痛哭不已,太阳见状,重派白马下凡,夫妻二人双双苏醒,骑马上天,成了神仙。村民感念他们的恩德,每年六月六都要祭白马和夫妻二人(关于六月六的来历有多个版本)。这一类的叙事诗,故事梗概清楚,内容有传奇色彩,表现了他们民族自豪感。
情歌对唱
情歌:这是布依族民歌中的精华部分,布依族情歌是布依族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民歌流传最为广泛的也是情歌。从古到今,对唱情歌一直是青年恋爱的一种交际手段。男女青年的初次相会,更是要以歌来接触,不会唱歌,便无法结交,而且还会被取消“浪哨”的资格。因此,青年男女们从小开始便认真学唱情歌,要达到随口即来,信手拈来,即兴即唱的程度,情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共同赞美青春的、有表现道德标准的、有对美好生活热切向往的,有关于婚后如何教育子女设想的、有吟唱家乡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也有反对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的。在这些所有的情歌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是对终身伴侣和美满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布依族情歌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它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浓烈的抒情性,或叙事、或问答、或托物起兴、或倾腹洽谈,都是以情为本,以情贯穿始终。其次,生动形象的比喻,诙谐、朴素、清新、自然的语言及丰富的形象、大胆的夸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更因为其创作方式的简单与朴素,更直接地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在“诗乡歌海”的布依族村寨,情歌有时就是生活。
布依族情歌集中体现了布依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希望本民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我们来看这样一首情歌,女方在对歌时表达自己的择偶标准,她们要看男子对农桑是否熟悉,是否都掌握了所有的劳动技能。女子这样唱道:“听郎说是庄稼汉/妹再问郎一事情/一年当中分几季/几个季节怎样分/哪个时候撒谷子/哪个时候秧封林/包谷瓜豆哪时种/哪个时候满收成/油菜麦子几时种/几时收完割秧青”这里充满了自信,阿妹俨然是种田的行家俚手。再看一首难郎歌:“什么开花白如银/什么开花黄如金/什么开花心合口/什么开花起黑心/什么开花成双对/什么开花打单身/什么肚内有牙齿/什么肚内有眼睛/”从李子开花、菜子开花、豌豆开花、蚕豆开花、虹豆开花、茄子开花到磨子肚内有牙齿、灯笼肚内有眼睛这些事物的生动比喻,我们可以看到这都是布依族人民在辛勤劳作中,对植物生长的观察、体会与形象的总结。“妹家门口有笼姜/十匹叶子九匹香/劝歌莫讲阴阳话/锄头落地有文章”。更是对男子品质的看重。要找的是实实在在的庄稼汉,是真诚而实在的对象。
热情大胆的表白:“啊哥我/想妹日想夜也想/想得肉瘦脸发黄/阿哥年盼月也盼/盼同阿妹配成双。”充满相思之苦,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已匹配不上情妹”“要上山来山又高啊/哥的嘴巴生得笨/哥的本事不如人/妹凭哪样感情深啊嗬!”。而与之不同的是,女子总是在歌唱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勇敢的精神,词句中充满主动性,开放性,甚至挑逗性。“一张木叶尖又尖/摘张木叶丢嘴边/木叶好比红丝线/牵得小郎来坐玩”。一个女子吹响木叶逗引男子前来浪哨的形象栩栩如生,研究发现布依族青年女浪哨时,女子似乎比男子更主动的,这个主动主要表现在歌唱中的热情大胆,而不是行为上的主动,这正是让人觉得魅力无穷的地方,赶表时,男女必须隔着一定的距离,男子若想凑近一点,女子便迅速挪远一点,永远定格在一定的距离上,歌词中,女子大胆鼓励男子向前:“既然有情感/见面就该说/为哪一宗/羞羞答答不好讲/为哪一桩/忸忸怩怩不好说/”。恋爱中的女方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们鼓励小郎大胆恋爱,自己愿意承担后果。情歌中的她们仿佛有着山石大树一样的品格,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力量,看下列的比喻:“阿妹是山哥是树/阿妹是水哥是船/”“妹是花园抽条树/郎变葛藤缠到头。”例如:“哥到妹家买接桃/妹把桃子街上挑/小郎面前要高价/别人面前少三毛。”“妹家有棵谷花梨/稀稀朗朗结得密/别人来早吃梨子/小郎来晚吃梨皮/”。这里的故作为难或矜持,意在吸引小郎、提醒小郎,对你与对他人不一样,其实就是特别在于你,逗引小郎说别来晚了,晚了你就什么也得不到,女子的情感变化,对双方的感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布依族情歌中,称男子为小郎的较多,这与其它民族不同,布依族家庭中女子比男子大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其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话:“大媳妇,大媳妇,早来当家有好处”。虽然在赶表时,双方对唱情歌,自由选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约定俗成的生活习俗,最后结为夫妻的,往往女方年龄都大于男方。此情歌中的布依族女性显得更为突出和大胆一些。再来看这首情歌:“妹家门前有匹山/小郎打马上高山/郎是神仙妹是鬼/神仙还要鬼来牵”。一旦女子认定了小郎,便热情奔放起来,不管山高路远,不顾家人阻拦,也要会情郎,“哥一边来妹一边/隔江隔河心里连/丝线搭桥妹敢过/妹过鹊桥同哥连。”甚至“生要连来死要连”这是其一。
另外情歌还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如《浪哨》歌:“我俩玩就玩,像棵藤七在攀沿/四面八方都牵连/牵到墙角慢开花/连到门边慢出言/慢慢开花慢慢香/慢慢出言慢慢甜/晚了晚了还在妹心里/慢了慢了还在歌面前/。”“我俩连就连/像棵蒙树/生崖前/蒙树生在三方地/蒙籽撒在四方天/不论崖缝窄和宽/不论泥土深和浅/绿色的叶子叶盖叶/绿色的枝桠枝连枝/密密麻麻的根须连得紧/密密麻麻的树桠紧相连/紧紧抱成一棵树/把个崖头紧攀沿”。感情炽烈,热情奔放,坚定不动摇。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情歌中相当一部分描写的是青年男女订情之后,与另外的人继续玩表所唱的山歌。布依族人心态平和、彼此信任,即使已订亲,双方都给予彼此相对多的自由,可以更尽信的谈着玩,在对歌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已经确定好的恋爱关系,有山歌为证:当女子已有了定情郎后,再去玩表时,就会用很明确的词表达给另一位小郎听:“小郎说话不新鲜/尖起耳朵听妹言/牛儿才吃两边草/情妹不踩二花园/”。“花园”是美丽迷人的情爱的象征,在布依族情歌中它一直被用作此意。情妹踩二花园意为情妹决不三心二意,断然拒绝其他人的追求。若已婚女性还有人唱情歌前来挑逗时,这位女子会这样唱歌来回敬他“你叫我丢夫来连你呀/我不能一弓害几弦/劝你重走阳关道/处处甘蔗一样甜/朋友可当亲戚走/活路不忙你来玩”。她们心中坦然,十分直接地相告,希望小郎不要来纠缠,也友好地希望像朋友亲戚一样来走玩。对于自己的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忠实于自己的感情,热爱自己的家庭。这类情歌还反映了布依族历史上妇女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是民族风情的生动表达。
在情歌中,对于恋爱中对象形象的要求不是主要的,朴素自然是其最主要的形象特征。如“不长不短一柱香/不高不矮一个郎/走路犹如风摆柳/谈话犹如桂花香/”这是男子的形象描写,情歌中的布依族女子的外在形象也十分简约朴素。“好个情妹身穿青/细眉细眼像观音”,“远望情妹身穿蓝/望你叶蓝像翠蓝。”这样的词句少而又少,除此之外,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笼统含糊的外在形象描写:“妹不打扮也漂亮/窈窈招人想。”“人才美貌心肠好”,由此可知重人品,讲道德是这个民族的特点。
布依族民歌的价值
文化价值:民歌是对民族心理和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布依族民歌是布依族人民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集中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他们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情观,也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在历史上民歌一直被当作重要的民意表达方式,所谓“观民风知政事”,是我们研究布依族历史文化,了解民族诉求的重要资料。在民歌中,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入歌,锅碗瓢盆。花草树木,猪牛鸡鸭,因而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布依族民歌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广泛运用赋比兴手法。赋,铺也,运用铺张的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述。如:“当初远见妹招手,如今近见妹低头,妹越低头哥越看,看妹拿脸往哪收”,直接描述真实的生活场景,毫不修饰却别有韵味。正是:“白描见心,直言见情,铺开来说见灵魂”。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抓住本体喻体在一点上的相似之处用喻体指代本体,使人容易理解,“妹是桂树在山腰,哥是青藤远来攀,青藤攀在桂树上,桂树有心花就开。”青藤攀枝比喻求爱,桂树花开比喻受爱。“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又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这类情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情歌的经典。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见得真比得切。兴,是先咏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咏叹它物作为情感铺垫引出要表达的主题,所咏之物所表达主题有时有联系,有时没有,但通常有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如:“一把剪刀两面光,半边阴来半边阳,哥你莫学剪刀样,剪刀有口没心肠。”借物言情。
语言价值: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自然,称为“天籁自鸣”,出自于心,所谓先生教书还有本,山歌无本句句真。如这一首对歌:女唱,萝卜黄/萝卜下种哥来访/季节到了快下种/时间到了快开腔。男唱,萝卜青/萝卜下种妹招亲/季节到了好下种/时间到了好招亲。如:昨晚睡觉梦见哥/一个缸钵滚下坡。再如;哄郎上树你收梯/让郎在树上空想你等等。非常自然,随口而来。再如:一首采集于贞丰的名为《生要连来死要连》的布依族情歌有这样的段落:女唱,情哥要走妹要拉/双手拉住马尾巴/左留右留留不住/抹把眼泪转回家。男答,包谷出土嫩叶尖/一年难得会几天/妹在海底宫殿住/会妹除非变神仙。男唱,生不离来死不离/官司打到贞丰去/郎吃官司妹送饭/坐牢也象吃甜梨。女答,生要连来死要连/官司打到鬼门前/十场官司十场败/场场败了也要连。二人合:蚂蚁上树不怕滑/有心玩表不怕杀/要死死在花园里/要埋埋在花树下。在这里以眼前景,口头语用于歌中,生动自然,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感情深沉。
总之,布依族民歌可以用以下的文字对其内容及艺术特征世行归纳: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心而生、即兴而作;感情真挚、抒发自然;信手拈来、随兴而歌;诙谐幽默、妙趣腴生;琅琅上口、易于传唱。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水平,是布依族民间文学的瑰宝。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