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文联概况
文艺资讯
人才名录
网上展厅
文学新作
名家风采
机关党建
我要投稿
作家协会
摄影家协会
书法家协会
美术家协会
诗词楹联协会
音乐家协会
影视协会
民间艺术家协会
文学新作
有一种乡愁叫“赶场”
安龙的赶场,是一种民间风俗,等同于北方说的赶集。“郡境场市皆有定期, 至期百货集。”这大概是对安龙赶场最早的文字记载了。赶场是农村在一定历史 时期、一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下约定俗成的商品交换形式。由于以前商品经 济不发达,农村采购日用品和出售农产品基本靠赶场。集上物资品种繁多,人流 涌动。由于物品数量有限,加上集市往往从清早开始,所以有了 “赶”的含义。 方圆数十里的山民乡亲集聚于乡村集镇,卖与买之间非常活跃、各种信息散播快 而广、城乡交流得以融汇贯通。赶场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难忘的家乡情结
翻阅傅汝吉老先生著的《荷城旧事》,不时掩卷遐想,恍然间,曾经承载我少年记忆的乡土,又散发着一股浓烈而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有了酣畅淋漓的呼吸和深切的向往……
归田园居
我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晚风轻拂,我欢喜;月亮静悄悄地挂在天空,洒下一地的清辉,我欢喜;蝴蝴在草丛中唱着催眠曲,我欢喜;我后院的花草,陪着疲劳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月光下的静谧,孩子睡梦中甜甜的吃语,皆怀揣着深深的欢喜……
胡锦涛同志访安龙
1985 年 8 月 1 日 ,对于安龙县的人民群众来说 ,是个难忘的日子 ,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 ,前国家主席、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前省委书记朱 厚泽同志和黔西南州书记王安泽同志陪同下 , 专程来访 安龙这座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寨子里老冯爷的传奇人生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 打败美帝野心狼 ……" 这是我在 7 年前带猎奇的心理 ,走访一位老志愿军战士亲口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目不识丁、年事已高、牙不关风 ,唱腔和音调都不怎么标
安龙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前世今生
在安龙这座小城的中心位置 , 坐落着一座传统中式 与西方哥特式有机结合建筑 ,它体量较大 ,风格独特 。 白 墙青瓦、如意墀头、券拱门窗、堆塑雕花 ,这些做工精致、 用材考究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特征使它与周围的民房形成 鲜明对比 ,一眼便可让人知道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房子。不 禁想走近它 ,了解它。
三帝王赐名之荷都安龙
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灿如星河,浩如烟渺。典籍名传,民间传说,知者甚多,奇人异事、宫闱秘闻,闻者不少,可一个边地小城的城名竟出自三个皇帝亲赐,又分别处于最高统治者的三种不同心态,每一次的更名都牵连着重大的历史事件经历如此一波三折,在中国数以千计的小城中,不说是绝无仅有,大概也算凤毛麟角了!
寻访张鸿藻故居
,在安龙老城区盐业公司附近 ,有一栋古老的建筑 ,是辛亥革命时期 ,贵州自治学社创始之一张鸿藻的故居 ,很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希望 我们能实地去看一看 ,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跳转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全国文艺家协会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其他网站
贵州文联
中国文艺网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分享: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