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新作
戏胆·人魂——悼冯景林先生
冯景林先生竟匆匆地走了,七十八岁的高龄,说来也要算高寿,但犹如一场大戏,到了结尾部分,正在进入最后的高潮,却又嘎然而止;一首大歌,正在飚高音,竟是弦断于突然,让人接受不了。
牛背上的年少时光
耕牛,是农家人的命根子,是全家最值钱的牲口,我家亦不例外。记忆中,我家一直喂养的都是水牛,并且大多是水母牛,最少时一头,最多时3头。父母亲说,水母牛性情温顺,力大易养,只要调教和喂养得好,不仅能耕田犁地,而且还能下小牛崽,不出意外的话,养水母牛稳赚不赔。因此,父母亲对喂养水母牛是情有独钟。
有一种乡愁叫“赶场”
​ 安龙的赶场,是一种民间风俗,等同于北方说的赶集。“郡境场市皆有定期, 至期百货集。”这大概是对安龙赶场最早的文字记载了。赶场是农村在一定历史 时期、一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下约定俗成的商品交换形式。由于以前商品经 济不发达,农村采购日用品和出售农产品基本靠赶场。集上物资品种繁多,人流 涌动。由于物品数量有限,加上集市往往从清早开始,所以有了 “赶”的含义。 方圆数十里的山民乡亲集聚于乡村集镇,卖与买之间非常活跃、各种信息散播快 而广、城乡交流得以融汇贯通。赶场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难忘的家乡情结
翻阅傅汝吉老先生著的《荷城旧事》,不时掩卷遐想,恍然间,曾经承载我少年记忆的乡土,又散发着一股浓烈而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有了酣畅淋漓的呼吸和深切的向往……
归田园居
我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晚风轻拂,我欢喜;月亮静悄悄地挂在天空,洒下一地的清辉,我欢喜;蝴蝴在草丛中唱着催眠曲,我欢喜;我后院的花草,陪着疲劳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月光下的静谧,孩子睡梦中甜甜的吃语,皆怀揣着深深的欢喜……
胡锦涛同志访安龙
1985 年 8 月 1 日 ,对于安龙县的人民群众来说 ,是个难忘的日子 ,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 ,前国家主席、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前省委书记朱 厚泽同志和黔西南州书记王安泽同志陪同下 , 专程来访 安龙这座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寨子里老冯爷的传奇人生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 打败美帝野心狼 ……" 这是我在 7 年前带猎奇的心理 ,走访一位老志愿军战士亲口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目不识丁、年事已高、牙不关风 ,唱腔和音调都不怎么标
安龙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前世今生
在安龙这座小城的中心位置 , 坐落着一座传统中式 与西方哥特式有机结合建筑 ,它体量较大 ,风格独特 。 白 墙青瓦、如意墀头、券拱门窗、堆塑雕花 ,这些做工精致、 用材考究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特征使它与周围的民房形成 鲜明对比 ,一眼便可让人知道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房子。不 禁想走近它 ,了解它。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全国文艺家协会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其他网站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