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在筑乡友联谊会已于2011年出版了《安龙故事》一册,现计划再出一册,主编傅汝吉先生向我再约稿。一方面由于我十四岁时就离开了安龙,当时太小,记忆不多;另一方面,我是学工程的,自知拙于文墨,因而久久不敢下笔。但是凡出生于安龙的人,甚至到过安龙的人,无不对古老、美丽、富饶而祥和的安龙充满着难以忘怀的感情。我也如此,心灵深处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与欲付诸笔墨的冲动。记得一次与友人到安龙时,明月之夜共游招堤,上了半山亭。众人无不竞相称颂安龙之美,我怀揣冒昧,写了一首小诗,诗曰:
金星秋月朗,涵虚孤影斜。
荷醉香飘渺,堤横柳婆娑。
绿海碧空净,陂塘蛙声哗。
聚咏半山亭,竞颂龙城华。
但是当我提笔写此文时,仔细想来,招堤、皇宫、十八学士墓、绿海、王坟以及书院等,不知古今有多少人歌颂过,赞赏过,也不知有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以及悲壮激烈的事件在那里发生过,凭我这支秃笔,不论怎样卖力地写,也难与前人或他人比肩。在仔细琢磨中,心思忽然一动,不如写写安龙的桥与亭,这些不仅是儿时经常游玩的地方,而且他人少写。于是我将安龙的部分桥与亭写成了一副对联:
三洞五洞接龙桥,天生鸳鸯,王公怀乡,过桥不见桥;
一览半山醉荷亭,多节挹秀,豹皮流芳,接官拱极亭。
三洞桥,就在由安龙至兴仁再往贵阳的道路边,离城也很近,出了草纸街,至皂角树,往左走不远就到了(往右走不远是五洞桥,豹皮亭、三王坟、招堤、绿海等)。三洞桥为三孔石拱桥、横卧在水浅而宽的河面上,河水水质极清,水中铺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每当晴朗的天气,大人便背上一背篼脏衣物,带上捶衣棒,油枯皂角,早早地吃了早饭便前往三洞桥洗衣物。我是一定要跟着去的,一是想跟着去玩水,另一方面是可以跟着找些刺梨及红籽吃,当然每洗好一件衣物我便帮着在小灌木上或草坪上晾晒一件,到了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再收好衣物背回家。我这天不亦乐乎!
五洞桥也是石拱桥,一桥五孔,既是桥也是堤。水从三洞桥流来,通过五洞桥后又流向招堤,再流至绿海。在桥旁的一块高地上,耸立着一座六角石亭,亭中有石质纪念碑一座,亭有石栏围护,在夕阳斜照中格外显得宁静而圣洁。此亭即“豹皮亭”,是为纪念安龙县普坪苗族英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副总指挥王宪章而建。以后因梁王彦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之句而名“豹皮亭”。虽然我儿时常在这些地方玩耍,但由于年幼,对平刚先生题的《赞功碑》及朱徽五先生写的《革命先烈王宪章先生事略》等都看不懂,只是听人说王宪章是民国革命的大英雄,幼小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接龙桥在护城河上,出北门后沿河向西行数十米即是。桥为石拱桥,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桥拱的东面刻有一石质的龙头,昂首向天,而桥拱的西面则刻有一龙尾,没有龙身,故称之为“接龙桥”。
天生桥,因有全国第五大淡水湖——万峰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天生桥水电站而闻名全国,不需要我再多说。
鸳鸯桥,在芭茅(猫)河上,原来河两岸各生长着一株巨大的古树,不知何时、何因,两树均向对岸倒下,两树并列靠拢横成一座桥,行人从桥上过河,两树青枝绿叶,生长旺盛。人们命名为“鸳鸯桥”。《绿海》2010年第三期及《龙城荷香》一中各有一张彩照,美极,可惜因山洪暴发,此桥已被损毁。
王公桥,在普坪筏子河(卡子河)上游,在古驿道上。是古时(安龙通达兴仁的公路未修通前)由安龙至省城的必经之道,距安龙城约25公里。原先人们经过驿道时都必须坐渡船过筏子河,甚是不便。清雍正十三年,南笼府知府王元烈捐资建此三孔石拱桥。为纪念王元烈知府,后人命此桥为“王公桥”。此桥后曾两次被水冲毁,又两次捐资重建(一次是道光九年,兴义府知府杜友李等人捐资重建,另一次为光绪九年,知府吴宗南等人捐资重建)。桥旁建有一石亭,名曰“状元亭”,由于此桥离城较远,儿时的我没有机会见到。我曾在《安龙名胜古迹》上见到该桥的照片,可惜太过模糊,不能看清,实为终身憾事。但心中对此三位知府甚是崇敬。
怀乡桥,坐落在金星山麓招堤右侧之渠上,是一座玲珑别致的雕栏石拱桥,远看恰似一轮明月倒映在荷花池中。桥为安龙老乡原福建军区副司令员杨滨于20世纪80年代捐资所建。
过桥不见桥,实为北门桥,在北门外的护城河上,因横面很宽,所有的安龙人都行过此桥,但人们虽已过桥却又都尚不知是过的是桥,故人称“过桥不见桥”。此乃安龙之一奇,但却无人称奇,只因习以为常也。
半山亭、一览亭及挹秀亭均在金星山上,醉荷亭在荷塘中,安龙城的人个个都游过,有的人天天去游,而且一般介绍安龙风景名胜的文章及图片等均少不了它们,无须我多言。挹秀亭为寓居安龙的闽商黄绍奇先生捐资修建。
多节亭及流芳亭均在十八先生陵园内。人们时常去瞻仰十八先生祠,每逢殉难日和清明节均有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扫墓,还要唱一首祭奠的歌,是用“满江红”的曲调填的词,记得前几句是“天不祚明,好山河,被人残破,幸有那,忠臣义士,纪纲不墯……”但是我每次参加祭奠,唱到这首歌时,心中都想到的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十八先生墓就在天榜山下,马场的旁边。“多节亭”为一座六角攒天亭,位于“忠泉”之旁。另外,祠中还有“怀清亭”。多节可挹秀,豹皮能流芳,凡忠臣义士,天榜定会留名。
接官拱极亭,接官亭即是拱极亭,“拱极亭”是正名,“接官亭”或“接官厅”是俗称,在城北的五公里处之金碑丫口,安龙至兴仁的公路(古驿道经此)旁边,为古时官署送往迎来之所。亭为石质翘角攒尖顶,亭侧曾有殿堂。“官”是接来的,最后还得送走,接时,人们怀着巨大的希望,希望来官能造福一方;送时,人们心中一定已有个结论,是何结论呢?不得而知。
当然,安龙的桥与亭远不止这些,但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叙之。最后,为表达对安龙的思念之情,我用安龙的名胜古迹连成了三首“西江月”,以表思乡之情。
西江月
安龙名胜古迹三首
一
观、菩文化悠远,坡关恐龙留形。
停西地下古钟鸣,牂牁摩崖盛名。
铜鼓铜剑谁铸?坡脚古渡蔗林。
卡子石门凉水营,笃山天书难认。
二
永历谈禅玉泉,天榜铭记忠魂。
周家花园桂王城,三王长眠玉屏。
张、马、囊仙留迹,城东万骸同莹。
九峰棂钵赖子屯,绥丰碉下龙井。
三
公龙仙鹤林茂,桅峰山腰采云。
五洞桥畔豹皮亭,陂塘荷醉堤横。
一线天通兴隆,神仙、乐居、空明。
洒雨红豆最深情,天生万峰丽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