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粑蘸墨
在兴义府(今安龙县)张锳的文治武功,励精图治下,龙城政通人和,文化兴盛。半山亭落成之日,众宾团座,高朋云集,席间少年张之洞文惊四座,一气呵成作出《半山亭记》的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其背后勤学苦读,师徒泳池趣对等励志趣事或许知道的并不多。
一
童年的张之洞养成了勤勉读书的习惯,读书刻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其父张锳为使他能接触民间生活,将他寄住在本城一个以耕读为业的宋姓人家读书、生活。
正月里,龙城城乡迎神赛会,玩龙观灯等活动热闹非凡,而他却充耳不闻,独坐书房用功读书。一天,宋家仆人给他送来一盘粽粑和一碟黄糖末作午点。过了一会,仆人来取杯盘,猛然发觉公子满嘴乌黑,仆人大吃一惊,担心公子中了邪,急忙报告主人。宋绅急忙跑来一看,见公子仍在看书,没有其他异样,手里正拿着一块蘸了墨的粽粑往嘴里送,碟子里的糖却丝毫未动。宋绅心下明白,张公子一门心思全在书上,错把砚台当作糖碟也不知道。此事传扬开来,龙城人无不以此教育子弟。
二
童年时的张之洞勤奋好学,在还安龙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那时学写诗,离不开练好对对子的基本功,张之洞对于写对句极有兴趣。
一个炎热的夏天,张之洞和几个同伴跑到招堤旁的河里游泳,把衣服堆放在河边。光着身子的几个孩子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欢快地游了起来,犹如一条条小泥鳅,一会儿钻入水中,在不远处露出一个个湿漉漉的小脑袋,一会儿又拍打着河水互相嬉戏打闹,整条河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时,先生正好到招堤游览,看到堆放在河边的衣服及正在游泳的张之洞和几个孩子,便想考考他们,于是用手中的拐杖挑起张之洞及其他几个孩子的衣裳,挂在高高的柳枝上。
几个孩子游得正欢,一个孩子突然发现岸边的衣服不见了,只见站在河岸上的先生对着他们微笑。一个个赶紧爬上岸,瑟瑟发抖地向先生鞠了个躬。先生说:“我出个上联,谁要是能对出下联,便可得到你们的衣裳。”
这时,几个孩子才发现在先生后面高高的柳树上挂着他们的衣服。先生望着正在风中飘舞的衣裳,略带风趣地说:“上联是‘柳上青衿犹仙舞’下联是什么?”其他几个孩子听了都抓耳挠腮,看样子被难住了。张之洞看了一眼小河,略加思索,便随口诵出了下联:“河中赤子似鳅游。”先生听了后,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便从树上把衣服拿了下来递给张之洞和几个孩子,欣慰地对张之洞说:“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慧敏捷,看来你平时很用功,勤动笔墨勤看书,将来定有大作为。”(根据《乡土教材》小学版整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