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品欣赏 > 文章内容
返回列表
文物保护纪实
2022-06-17 11:05:28
2081浏览
作品欣赏
作者:喻安族
责任编辑:赵历海

安龙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1992年6月被确定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最美的小城”。

但是,在多次战乱特别是“文革”当中,众多文物保护单位遭到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在各级政府财政还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省、县人民政府对安龙已遭严重破坏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予拨款修复、重建。今将所了解的几处文物和保护情况书写如下。

明十八先生墓

清兵入关,打垮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后,长江以南的明朝地方势力拥戴藩王,先后建立了几个小朝廷。其中有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权(顺治二年,南京);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顺治三年,福州);朱聿粤的“绍武”政权(顺治三年,广州);桂王朱由榔的“永历”政权(顺治三年,广东肇庆,贵州安龙)。这些小朝廷统称“南明朝廷”。

除朱由榔的永历朝廷外,其余各朝廷不到两年,先后就被清军剿灭。其中,福王朱由崧和唐王朱聿键均被清军活捉。而朱由椰的“永历”小朝廷却存在了十五年。其间在安龙就长达四年之久。最后,也被清军所灭,永历皇帝朱由榔也被吴三桂所杀。南明永历政权在安龙留下了“明十八先生墓”、“三土墓”、“御校场”等历史遗迹。

196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明十八先生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省政府拨款修墓、祠,并重新公布“明十八先生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原文物管理所所长陈其泰同志回忆,“明十八先生墓”大约从1975年开始逐步修建。1980年后,省文化厅文物处先后拨款25万元并负责图纸设计、碑文书写。

文物修建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此工程前后共花了五年多时间,修建工程进展较慢。省文化厅李厅长也亲自到安龙,在县委办公室会议室召集县委办、宣传部、文化局、文管所等有关人员召开会议了解情况。李厅长责问:“为什么十八先生墓修建工程进展这么慢,已经快五年,还不能完工?”到会人员都说不出原因,气氣有点紧张。没办法,我只好叫文管所将图纸拿出,才明白是因为图纸设计慢。召开这次会议时,就连碑文也没送来。李厅长当时无话可说,即向大家道歉,说自己对情况了解不够。接着碑文很快写好。1985年“明十八先生墓”与祠堂全部建成完工。

可是,“明十八先生墓”的大门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明十八先生墓”仍要从马场坝内转弯进出。因墓前被土产公司一楼一底的门市挡住,后面还住有七户职工。要叫土产公司迁出,县里、省里当时都无钱可办。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向县政府提出分三步走的解决方案。安龙县人民政府很快同意我的意见并下文转发我的报告,我将政府文件向省文化厅文物处反映,他们也非常满意。

第一步,用省里的4万元拨款,让土产公司在他们的地盘上修建宿舍,将住在“明十八先生墓”区域内的七户职工搬出。

第二步,从土产公司门市中间让出一条通道直通“明十八先生墓”。

第三步,将墓前土产公司门市全部让出,重修大门。

1992年,我的第一步设想已实现。土产公司住在“明十八先生墓”区域内的七户职工全部搬出。1993年4月,我被调到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后由政府拨款80万元将墓前土产公司门市迁出并在此修建“明十八先生墓”大门。该工程于2000年6月完工。

如今,只要到“明十八先生墓”,大街上就能看到“明十八先生墓”金字大横牌。人们从大门走进,就可见到墓前一座高4.5米,宽6米的大石坊。石坊为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别刻“成仁”、“取义”四个大字。石坊上镌刻有人物、竹、兰、松、梅、花卉浮雕。墓前有一小石坊。竖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干八生之墓”七个字。坊柱、坊幅上刻有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生动。

墓以细錾石块镶砌成圆形,直径5.5米,高2.5米。墓后石碑林立,刻有历代名流题咏,十八人事迹及绝命诗等。墓区4000多平方米。区内建有祠堂三幢,仿古建筑以雕花石墩为柱基,顶盖青筒瓦,配以回廊式门窗,朱红廊柱,棕黄门窗,风格庄重。摩崖处建有一亭名“多节亭”。亭后摩崖题刻为历代歌功颂德之语:“天地正气”、“瀛洲胜景”、“浩气长存”、“忠烈可风”、“重如泰山”等。“多节亭”左上方有一类似船形的卷棚式建筑,取名“虚舟”,供人们休息。下有水池一处,名为“忠泉”,泉水清澈,水浮莲花,四周以石栏围护,供人们欣赏。

“明十八先生墓”现已面目一新。全国各地及国外前来游览、参观、凭吊者,每年多达10万余人。“明十八先生墓”也成了安龙人民常去的一处游览胜地。

安龙“兴义府试院”和“张锳碑记”

很多外地人,只晓得贵州有个遵义而不知道有个贵阳,更不晓得贵州有个安龙县。为使外界了解安龙,1985年县委宣传部花了3000多元,请贵州电视台记者袁天才到安龙拍摄《安龙访古》和《安龙风情》。

一天,我们在县委书记王邦长的带领下来到安龙一中,准备对兴义府试院进行拍摄。这时,走过来一位女同志,她手提灰浆桶,看样子是建筑工程的一个小工。她看到我们要对试院进行拍摄,走上前对我们说:“你们今天来得正合适,明天试院就要拆了。”我们问为什么要拆,她说:“一中要在这里修大礼堂。”我们都感到纳闷。

王书记问我:“安族,一中校长是谁,你去把他给我叫来。”我立即到学校将二位校长叫了下来。王书记问他们俩:“听说你们要将试院拆了,在这里修建大礼堂,是否有这回事?”他们说:“是的,明天就拆。”王书记听后说:“这是文物(1984年县人民政府将试院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复,1985年12月13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又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准拆。如采你们拆了,人家来安龙问我永历帝住在什么地方,我怎么回答?”一位校长说:书记,我们不在这里修,在哪里修?”王书记说:“我不管你们在哪里修,你们后面铁厂要修多少?”另一位校长说:“书记,这房子早就是危房了,我们几百个学生都在里面吃饭,怕哪天垮下来打伤人!”王书记说:“这个你们不用管,我们叫人修就是了。”

王书记的话,不管正确与否,只说“不准拆”这点,我认为对保护安龙“兴义府试院”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几天后,安龙县人民政府拨款1万元,由文管所负责将试院的屋面和门窗重新修理,门窗漆成朱红色的。一中大礼堂的修建也另选地址,这座两百多年的文物得以保存。

1991年5月,我从县委宣传部调到文化局任局长。这样一来,我和文物有了较多的接触。一天,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处胡朝相处长来到安龙,参观“明十八先墓”。我将安龙县文物保护情况向他汇报,除“明十八先生墓”的修建进展情况外还重点将安龙“兴义府试院”的历史和现状向胡处长作了汇报。胡处长还亲自到试院看了看,对我们说:“安龙是个文物大县,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要做到毎个(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安龙试院是全省保留最好的一处试院,你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

我当时想,要保护好,县里没钱很难办。如果能升为省级保护单位,不就更好向省里要钱了吗?这样,“保护”才不致于是一句空话。县保、州保、省保,只要能保护好就一个样,只要能保好就行,我心里就好过,就舒畅。

胡处长回省城后,我便书面上报省文化厅,要求将安龙“兴义府试院”提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当时提出的理由是:

兴义府试院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历经260多年,至今仍完整保存看“大堂”、“二堂”、“议事亭”、“聘怀楼”(红楼)以及号舍数间。

安龙“兴义府试院”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97年)由张之洞之父,兴义知府张锳主持建成,与后来增建的珠泉书院连为一体,形成共209间房的宏阔规模建筑群。

试院内分考点、议事、住宿等设施,是当时盘江流域各县学子考秀才之地。在贵州、广西、云南交界地区享有盛名。

安龙“兴义府试院”这座试院建筑群,是当今省内唯一保存完整的试院,在省内绝无仅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建筑布局合理别致,建筑工艺精细,院内楹联不少,并多为名人所作,是封建社会人才考试录用的历实见证。

事隔不久,我又被调到县委政策研究室去了。试院的升保问题不知是否已批复下来。

2010年7月,我从贵阳回到安龙。听说1999年11月省人民政府就公布安龙“兴义府试院”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又到安龙一中看了看试院。一看试院已面目一新,“大堂”、“二堂”、“议事亭”已完全修复,工人正在进行油漆。”听说其他部分,如红楼前、后、东、西官厅,东、西号房等也将逐步修复。

提到主持修建安龙“兴义府试院”的地方官员张锳,又使我回想起1970年8日当时我由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分到安龙一中。就在我宿舍的门前有一座纪念碑,碑高8尺4寸,宽4尺6寸。碑座为每边长9尺6寸的六角平台,高为3尺4寸,分两层,底层高2尺4寸,上层1尺4寸。碑文被水泥涂盖。碑座上的龙、凤、花、草大部被破坏。“文革”期间,一中总务主任杨兴为保护此碑才用水泥涂盖,上面写上最高指示,才将此碑保护下来。

此石碑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张锳知府而建的。我出于好奇,便每天下课后和王明礼(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安龙百货公司职工)用小锤轻轻敲打石碑上的水泥。由于水泥和石碑中间有缝隙,只要轻轻一敲打,水泥就一块块脱落下来。石碑上的文字也一个个重见天日。石碑上记载了张锳生平政绩,记载了清末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起义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碑后建有张锳“遗爱祠”。“遗爱祠”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原为硬山顶穿斗式石木结构,青瓦面,面阔五间,长16.9米,进深6.8米。祠前竖有碑,碑高3.3米,宽1.7米,碑沿透雕飞龙流出,工艺精细。1985年12月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7月,我又回到离别一年的安龙县城,又到安龙一中看了看试院。这次所见到的又是一番新景象:在重建后的试院大堂前,原来安龙一中的篮球场已完全变了个样,已按《兴义府志》留下的“试院图”打各房基脚石,门前教研室的房屋已破拆除。“议事亭”旁的聘怀楼(红楼)和后面围墙已完全修好。

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一座完整的“兴义府试院”定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全国文艺家协会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其他网站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3406号-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